为您提供:山东莱芜莱城区张家洼街道李家镇村鲜花店

李家镇村鲜花店,李家镇村网上花店,专注于李家镇村鲜花速递服务商,服务于李家镇村鲜花预订,李家镇村订花送花,花店18载用心经营,价格好、优惠多、以质量求生存,每一束花的质量都严格把关,1~2小时免费送花上门.目前鲜花可送达全国各地,包括各城市街道、各小区、酒店、医院、学校、工厂、写字楼、农村等地。 李家镇村鲜花店服务项目:提供网上订花送花、鲜花、蛋糕、花篮、花圈、果篮,公仔,巧克力,绿植,会议用花,展会用花,节日用花等订购,您只要通过网上下好订单,我们会安排李家镇村附近连锁花店及时送出,并由总部提供售后服务。为保证客户的利益,所有的商品订购流程均在本网站统一完成,多谢!

配送范围: 订货流程:
浏览商品→点击购买→注册或直接购买→填写订单→选择支付方式--成功提交→配送店按您要求送货上门
注意事项:
1、李家镇村市区可以做到最快3小时送货上门(郊区需另外加收运费),但请尽量提前24小时订货,以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安排送货。
2、正常配送时间为:8:30—21:00(乡镇晚上不配送),17:00以后订购的商品系统会转到第二天安排!
3、每张订单的确认、配送和收货人签收状况,送货人可在每个环节查询自己的订花状态。
4、李家镇村市区免费送货上门,李家镇村乡镇需加收路费(30-80元)部分乡镇及郊县仍无法送达,订购之前提跟客服联系

您现在的位置: 山东 > 莱芜 > 莱城区 > 张家洼街道 > 李家镇村
配送范围:

热卖鲜花
新品蛋糕
精品花篮
精品花圈
李家镇村实体店地图:
山东莱芜莱城区张家洼街道李家镇村介绍:
李家镇村位于莱城西北10公里,地处莱城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西部平原,距办事处政府约4公里,西邻本街道办事处的景家镇村,南邻任家洼村,北与郭家镇村为邻,东隔方下河与鲁中冶金矿山公司接壤。全村280户1061口人,耕地1046亩。
  据本村郑姓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地契考证:始建村当在元朝。原名槐树林,后李姓迁此,人丁兴旺,成为大户,因邻村多以镇取名,故改名为李家镇。现全村有郑、李、张、杨、韩、谷、臧、吕共8姓,李姓居多,占全村人口的80%,各姓和睦相处。
  清康熙《莱芜县志》记载:“镇里保•李家镇”;1942年至1957年本村先后为6镇、乡所辖;1958年10月莱芜县划为24个人民公社,本村划为口镇人民公社;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后,先后隶属口镇镇,张家洼镇及张家洼街道办事处。

  李家镇人具有极高的革命热情,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该村许多村民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,建立了敌后武工队,使李家镇享有“小延安”之盛誉,使敌人闻风丧胆。在1946年大动参时村中先后有张冠恒等20多人奔赴战场。抗美援朝期间有韩裕笃、李福芝等人赴朝作战,先后有李光业等8人为国捐躯,李庆秋等至少5人负伤致残。现村中的谷和祥是现在莱芜市中唯一还健在的、1938年前的老红军战士。
  1955年全村由杨怀庆、李星辉等人组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互助组,标志着全村进入了初级社阶段。1956年至1957年全村进入高级社,共分为三个生产队。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,李庆祥任支部书记。
  李姓素以铁匠而闻名于四乡,昔日提起李家镇,外村人常说的一句话是:“从那个村里飞出来的麻雀都是黑的”,正印证了这一点,单是搞红炉加工的就有几十家。如今他们都用各种先进设备代替了原来的手工操作,由原来的小打小闹,变成了真正的机械加工。李希贞的粉碎机、饲料拌和机制造,李京贵的冷轧螺纹钢等,都已初具规模。1997年3月被莱城区人民政府授于“铁业加工专业村”的称号。
  不甘落后的李家镇人,为改变其落后面貌,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,扩大水浇地面积,先后在1974年完成了改河造地200余亩。1976年集全村之力,大战白石岭,整出大寨田600余亩。1977年在村支书郑华庭的带领下,集资在东岭北部建起了第一座高扬程提水站,1989年在村支书李成玉的带领下,在东岭南部又投资4万余元,建起了第二座提水站。并先后在村西平原打敞口井5眼,密封井7眼,至此全村所有的土地都得到了灌溉,彻底解决了靠天吃饭的状况。为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,于1999年5月,由群众自愿捐款4万余元,兴建了李家镇大桥,群众多年夙愿得以实现,进一步解决了每年农忙时节需搭石板桥的历史,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彻底得到了改善。
 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,聪明智慧的李家镇人在致富路上更是占尽先机,早在1984年村支部一班人就及时分析了全村的实际情况,经过调查研究,发现养殖业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的致富门路,便引导、扶持大伙发展养鸡业,并从镇兽医站聘请技术员,向大家传授科学养鸡的方法和经验,在领导的重视和村民的精心饲养下,全村的养鸡业轰轰烈烈地发展了起来,仅两年时间,就发展成了全镇闻名的“养鸡专业村”,如今拥有上千只规模的养鸡专业户已达20余家,仅李承铭一户的养鸡数量就达6000余只。近几年来,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,人们的种植意识在不断改变,自1996年以来,村人利用“蝎子岭”的有利地势,先后打姜井数百眼,并利用丰富的水资源,开始了种植生姜的历史,而后又扩大了大蒜、山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,仅在2001年就达到3600余亩,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。
  在发展养殖种植业的同时,经商办厂也是本村的另一支柱产业。村东沿河路左、右集经商、办厂、电气焊加工等一体化的小经济开发区已初具规模。李希超的“莱芜市超群饲料厂”已于2001年正式挂牌,集加工、销售一条龙服务,办得红红火火。李京钰、李京洲的钰洲饲料加工与销售,张冠清、李希才的饲料营销均赢得了市场先机。为提高办事效率,他们有的已购买了10余万元的小轿车2辆,各种货车十几辆,成了全村致富的带头人。
  勤劳淳朴的李家镇人,在不断致富的同时,也不乏对文化生活的追求,早在解放前夕,就有村里的戏剧爱好者李登鳌、李爱贤、李家笃等人自发地组成了村里的业余剧团(莱芜梆子)。他们自筹资金,买来了大剧团里面的半旧服装及道具(时称半挂之相),并聘请了河南的赵富春艺人,来此执教,冬天,他们在地窑里刻苦学习,演技不断提高,此后李登鳌的花旦,李爱贤的花脸,李家笃的小生,已颇有名气,当时的大戏团,曾多次来聘请他们。在他们的带动下,剧团的名气越来越大,在莱芜西关阴历4月18日的庙会上曾多次应邀参加演出,深受观众的好评。村里的文化生活也因此活跃了起来,每年春节后的初一至十五及二月二他们都登台演出,给群众带来了无穷的欢乐,由此,戏班也不断发展壮大,演员新秀不断涌现,成为开展宣传和活跃农村文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。戏班于1989年解散。
  发展教育,历来被李家镇人所重视,早在民国10年(1921年),村里就聘请了韩官庄的李传浩、李传活等先生来村执教,办起了该村第一所私塾学校(校址在李希校的旧宅),第一次招收20余名学生,揭开了村中发展教育的历史。民国14年(1925年)又集全村之力建立了初级小学一处(时称评学),条件有限,学校只有李星海一名教师,并兼任校长。初招一个班30余人,开了国文、算术、练字等课程,倡行新式教育。战乱时曾一度停办,后又有热心教育之士再次办起,规模不断扩大,到1958年曾发展到四个年级,三个教学班。
  1976年村中又对校舍进行扩建,并招收一个初中班(后并入郭家镇),1980年村中又投资4万余元,建新校一所。1999年因调整布局停止招生。对教育的重视,促进了村民文化水平的提高。1962年杨文忠考入山东工业学院,是村中第一个本科大学生。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2001年,村中先后考取大专以上学生40余名,其中有4名已攻读研究生。
  与时俱进的李家镇人,追逐着时代的潮流,千余村民正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,以昂扬的斗志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描绘着李家镇村的锦绣蓝图。
  *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(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登录 | 注册

QQ/微信:1397488186

全国热线/企业微信号:18939884868

Copyright © 买花网.com 版权所有

在线客服